汽湃观察 | 曾经的游戏机玩家,都懂滴滴为什么造车
汽湃网 原创 04/12 19263


滴滴也要造车了。


之所以用上“也”字,是因为近一年来实锤或被传有意造车的企业已经相当之多。从盖楼的恒大、到造手机的小米,再到互联网搜索巨头百度、给苹果代工的富士康……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之后,似乎每一个“资本大佬”都把眼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这块肥肉。

尽管滴滴官方并未明确证实,但作为出行领域的领跑者,业界对于这个消息并没有太多的怀疑。

衣食住行中,“汽车出行”需求属于高频、共享的需求,且对于习惯了用车的人群而言,虽然不如吃饭那样的必需,但同样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滴滴原本就是出行领域的玩家,如今把触手扩张到造车领域,貌似是顺势而为的一件事——更何况,正所谓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,当奔驰、宝马、大众,乃至吉利、一汽、东风都早已涉足出行,滴滴用这种方式来回应传统造车企业的挑战,合情合理。

如果滴滴造车一事属实,仅仅2021年以来,已经有三家头部互联网企业(百度、小米、滴滴)加入汽车行业。新能源汽车这碗饭,真的那么容易吃吗?

别的不知道,对于滴滴来说,造车或许真的比百度、小米还要容易一些。

作为国内网约车的头部企业,滴滴从一开始就与汽车密切相关,而且,早在2016年滴滴就开始涉足汽车服务。目前,滴滴旗下有小桔有车(汽车租赁平台)、养车、二手车、充电加油等业务。

2018年,滴滴和理想汽车成立了相关子公司——桔电出行,滴滴持股51%,理想持股49%。在理想之后,滴滴还先后与北汽、比亚迪、大众等成立了合资公司。2019年11月,滴滴独立成小桔车服,直接参与了与比亚迪合的定制网约车项目D1。


D1为纯电动新能源车,具有小尺寸大空间、单侧电滑门等特点,它搭载了为滴滴司机设计的智能车机系统,可实现方向盘接单、智能派单、智能充电等功能,乘客还可通过滴滴出行App远程遥控车内空调温度和座椅加热。如果给这辆车换上滴滴的LOGO,则滴滴其实已经是广义的汽车制造行业的一员。

滴滴对汽车行业的渗透,不由得让人想起多年前,在另一个行业中发生的故事——这个行业,是大多数80后、90后十分熟悉的家用游戏机行业。


1994年,作为曾经的游戏机“霸主”任天堂合作的家电制造商索尼,突然加入了家用游戏机制造的阵营。在雄厚财力的支持下,Play Station迅速击败了老牌大厂任天堂和世嘉,在世纪之交坐上了游戏行业的头把交椅。

彼时,世嘉一败涂地、黯然退出,任天堂也只能靠着出色的IP勉强度日,而新霸主索尼在2000年推出了第二代主机PS2,在游戏行业可谓呼风唤雨。

这个时候,微软坐不住了。当时正是微软在PC上一统天下的年代,游戏与家庭娱乐一直是微软觊觎的下一个市场。微软曾经与世嘉合作,在DC主机上安装WindowsCE操作系统,试图以此进入千家万户的客厅。没想到世嘉从2000年初就显露了颓势,2001年更是亏损到了破产边缘,被迫退出游戏主机市场。


当时刚刚从比尔·盖茨手中接过帅位的鲍尔默当机立断——在出任微软首席执行官仅仅一个月以后,鲍尔默就批准了Xbox的业务发展计划。在PS2诞生一年半之后,微软的Xbox登陆北美市场。

与索尼、任天堂等竞争对手的主机相比,微软Xbox的特点很明显:与以往高度定制化的游戏主机不同,Xbox几乎就像是一台“攒”出来的电脑兼容机,它几乎完全采用主流PC的硬件,CPU是英特尔“赛扬”定制版,GPU是英伟达NV2A定制版,内存也是PC通用型号。

由此一来,微软的Xbox具备几个明显优势,首先是它能够具备更高的机能,其次,“兼容机”的定位,让Xbox的软件开发相对简单,容易为其积累软件优势。刚刚涉足游戏机制造的微软,更在当年激进地采取了不通过硬件盈利,而是以低价迅速抢占市场的模式,Xbox的终端价格甚至低于其制造成本。


Xbox并没有一炮而红,PS2依然是那一代主机中销量最高的,但Xbox已经帮助微软成功地在这一行业中站稳了脚跟。2005年发售的Xbox360,最终在销量上赶上了索尼的PS3,而微软也成为了这一行业中的领跑者之一。如今,游戏已经成为微软的利润奶牛,甚至已经取代了微软曾经借以发家的电脑操作系统。

事实上,今天的滴滴,与当年的微软颇有相似之处。在开始造自己的游戏机Xbox之前,微软同样对游戏行业觊觎已久,帝国时代、微软飞行模拟等游戏软件早已成功大卖。从软件拓展到硬件,只是微软版图扩张的一小步。

更重要的是,微软清楚地看到了游戏行业正在发生的巨变——世纪之交,全球游戏行业的中心正在从日本重新回到美国。慢节奏的日式RPG、SLG游戏的份额,正在被视觉效果更出色的美式“枪车球”乃至GTA这样的沙盘游戏所侵吞。微软的加入,不但顺应了潮流,同时自己也成为了潮流的推动者。

如今的滴滴,已经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市场做到了出行行业的第一。对于未来,滴滴显然还有更大的野心。


滴滴CEO程维此前在D1发布会上提到,滴滴的定制网约车会一直更新迭代,目标是到2025年,定制版网约车D3将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,到2030年去掉驾驶舱,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。

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,滴滴或许已经取代了主机厂,成为大多数人出行的唯一选择。汽车的本质,是帮助人类移动的交通工具,所谓品牌、调性,都只是附属于其上。如果我们的生活真的如同科幻电影一般,自动驾驶的汽车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,而行驶的过程中甚至都不需要人们握住方向盘。那么一辆汽车的加速有多快、续航有多高、操控有多么优秀,这些如今依然让消费者津津乐道的“重点”,就将变得一文不值,而汽车的品牌,也将变得无关轻重。


作一个类比,在街上使用共享单车服务的人们,只会注意到它们是“美团”还是“青桔”,没有人会去关心这辆车是哪个制造商制造的、它的“操控感”好不好;使用苹果手机的人,也没有几个会去纠结,手中的iPhone 12究竟是富士康代工的、还是立讯精密代工的。

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滴滴,显然希望自己成为微软、成为苹果。虽然自动驾驶的实现或许需要很多年,但先人一步总是有好处的。而且,即便对于今天的滴滴来说,如果能够自己造车,也同样能明显降低成本、提高利润——根据行业测算,以单日100元收入为计,传统燃油车除去运营成本和燃油成本,利润空间在30元-35元左右;而电动车利润空间则在75-80元左右;而自己造车,无论采购成本还是后续运营成本,都会明显低于购买成品车。

用家用电脑的思路“攒”出来的Xbox改变了游戏主机的发展轨迹,如今“新四化”已经推动汽车行业来到临界点,滴滴“攒”出属于自己的汽车,有何不可呢?

滴滴造车的强项还在于依托乘客出行信息所构建的大数据网络,以及未来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智能驾驶系统。当前,滴滴在交通领域的数据量全球第一,日订单超过6000万单、每日处理数据海量,覆盖了交通路况、用户叫车信息、司机驾驶行为、车辆数据等多个维度,它所掌握的巨大的真实数据除了帮助预测路况外,还能对供需进行预测——主机厂天天都在绞尽脑汁如何掌握消费者需求,而对于滴滴来说,消费者的需求早已蕴藏在数据之中。


滴滴显然希望成为汽车行业的微软、苹果;当然,比亚迪肯定也不愿意沦为富士康。而且,真正的苹果怀揣着同样的野心,正在将手伸向汽车行业……究竟谁会成功?唯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。

对于汽车行业的传统巨头们,百度、小米、滴滴的相继入局,也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:汽车行业的巨变正在酝酿之中,再不奋起、再不革新,更待何时?